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研究计划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课题主持人:盛群、丁梦娇 本学期研究时间( 2023年2月至2023年6月)
课题名称 | 教智融合背景下以“地方戏曲”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 |||
总起迄时间 | 2021.10-2023.10 | 级别及所属 | 区级“十四五”规划课题 | |
课题组成员 | 高志华 陆霜 唐安琪 张瑶 孙悦 | |||
课 题 总 目 标 | 通过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去了解并认识我国地方戏曲资源。通过阅读和学习资料,再对相关地方戏曲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进行了解,从而掌握了我国地方戏曲的概况。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中的实践发现,学生能够对我国地方戏曲资源产生兴趣和热爱之情,并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收获。在课堂上还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些地方戏曲表演动作和演唱方式。通过观看、欣赏、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进行初步了解与体验;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模仿中国传统戏曲动作以及唱出各自特色唱段;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对于这首曲子和唱段背后所蕴含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的理解和看法;最后我利用“智慧教室”平台将其制作成视频播放给全班同学看并让他们点评和讨论、评价自己所欣赏到表演。通过欣赏、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地域文化魅力所在。
| |||
学 期 目 标 | 1、研究内容 通过“地方戏曲课程”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对我国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提升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地方文化环境建设,感受地方文化艺术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地方戏曲”的相关资料并加以运用和探究,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于我国地域特色文艺作品欣赏与评价水平,丰富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地方戏曲”与儿童审美能力相关特点,并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二、研究意义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孕育着丰富多样的审美教育资源,对于促进儿童良好审美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地方戏曲”为主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究,旨在挖掘和利用“地方戏曲”这一优质资源,提升学生对“地方戏曲”相关知识、审美趣味和素养。以地方剧为载体促进儿童良好审美能力建设是对我国特有民族传统艺术门类在基础教育中加强美育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 |||
主 要 任 务 | 1.科学开展,循序渐进。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全面推进课题实施研究。 2.加强管理,关注过程。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阶段性的成果展示、汇报、反思、调整、完善,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3.整理材料,迎接结题。做好结题材料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时上传并上报各项材料 。 | |||
具 体 安 排 | 二月份: 1.制定课题学期研究计划,制定月工作行事例; 2.召开课题结题准备会议; 三月份: 1.课题组例会研讨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2.课堂实践研究主题: (1)准备课例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四年级上册《苏州人,苏州话》。 (2)跨学科整合课例的研究 四月份: 1.课题组例会研讨学习主题: 研究主题:教智融合背景下以“地方戏曲”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围绕上面的研究主题进行课堂研究实践,磨课录制准备课例准备课例。 (1)准备课例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四年级上册《苏州人,苏州话》。 (2)跨学科整合课例 五月份: 1.组织教学案例研讨。 2.对执教的公开课进行教学实录分析研究。 3.实施综合与实践,促进儿童良好审美能力建设的案例研讨。 六月份: 1.做好课题结题材料的准备工作,申报课题结题; 2.课题文字、音像资料整理归档;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理论学习。 4.教科研成果资料,总结前期经验,指导下一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上传学校课题网。 | |||
备注 |
|
|
|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